財報入門,學習財報的三大方向,臺灣財報公布時間
1. 財報是什么?
財報/財務報表(Financial statements):
定義:是一套會計文件,用量化的財務數字分目反映一家企業在過去季度或年度的財政表現和期末狀況,財報會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下“有選擇性地”報告財務狀況。
功能:幫助公司做經濟決策,因為它能讓投資者與債權人更好的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
“財務三表”:指的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最基礎運用的三種財務報表,
分別是——“損益平衡表(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表)”、
“現金流量表”,
除了上面的財務三表外,也有人提出了所謂的“第四表”,第四表是“股東權益變動表”。
“財務四表”的功能如下:
“財務四表”功能一覽 |
|
利潤表/ 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 |
反映企業收入、支出及盈利的表現 |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
反映企業資產、負債及資本的期末狀況 |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
反映企業現金流量的來龍去脈,當中分為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及融資活動三部分 |
股東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Stockholders Equity) |
P. S.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中,財務三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的名稱和內容結構略有調整
2. 學習財報的“三個方向”
學習財報之前,我們首先得找好自己的主要學習方向,不要盲目跟風,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合理的學習方向。
2.1. 方向一:分散投資——持有“基金、ETF、大型股”這類的投資組合,報酬長期穩定
①這種方向適合哪種人呢?
沒有太多投資時間的人,不想投入太多投資時間的人。
②可以期待的年化報酬率是多少?
5-10%
③此方向需要學習的重點?
學會觀察各種基本財務指標、了解長期會發生的事
④關於此種投資的一點建議:
投資使用的資金最好是可以長期用於投資的基金,心態上不要貪心太過。
⑤賠錢的2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手頭緊”,大家如果資金緊張,屬於拆東牆補西牆的境況,那麼很容易就會賠錢,為什麼呢?因為大家很可能會在不景氣的時候慌忙轉手賣掉,這樣其實就是虧了。
第二個原因是“希望賺更多點”,我們在心態上經不起賠,只想一味的賺賺賺,但天下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所以我們常常就會在缺乏研究的情況下啊盲目跟風買進,導致遇到空頭、多頭時不敢操作,長期下來什麼也沒得到。
2.2. 方向二:集中投資——選擇少數幾檔股票長期持有或波段操作,報酬率比市場更優
①此方向適合哪種人呢?
投資時間充足、資金雄厚(百萬元以上)的人
②可以期待的年化報酬率是多少?
10-20%
③此方向需要學習的重點?
對各種財務指標要相當的熟悉,具備能看完整本財報並做出基礎分析判斷的能力。
④關於此種投資的一點建議:
建議大家心態上一定要耐心、沉得住氣、學會回測(只要牽涉到分析方法和數據時可以先用曆史資料作驗證)、切記不要投資你不太懂的東西、還有就是在投資初期要了解整間企業、多尋找標的。
2.3.方向三:全職投資者——集中投資的升級
①此方向適合哪種人呢?
全職投資人且資產五千萬以上者。
②可以期待的年化報酬率是多少?
至少20%以上。
③此方向需要學習的重點?
閱讀大量財報、研究更多公司、觀察更多數據細節、做更多的統計數據、對所投資的公司非常熟
④關於此種投資的一點建議:
知別人之不知,做別人不可為之事。
一般大家投資多為兼職投資,是有自己的主業的,但全職投資者的主業就是“投資”,一般極少有人會做全職投資人,
全職投資者需要有相當強的投資能力,所以並不是很適用於大多數人,也不建議大家輕易去做。
3. 臺灣財報公布時間
臺灣有一種叫做“公開發行公司”的公司,它是臺灣股票市場發行證券的公司,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法》規定,此類公司必須定期提供公開財報,主要有以下三種財報:
①月報(月營收報表):每月10日前公布上月的營收情況
②季報:一年四次,每隔三個月一次
第一季(Q1)——每年五月十五前公布,
第二季(Q2)——每年八月十四前公布,
第三季(Q3)——每年十一月十四號前公布,
第四季(Q4)——隔年的三月三十一號前公布。
③年報:一年一次,隔年的三月三十一號前公布,和第四季公布時間一樣。
Comments
D. jhon shikon milon
Is this article helpful to you?
Like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