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業務所得是什麼?哪些職業是“執行業務”呢?執行業務所得如何節稅?
1. 執行業務所得是什麼?
執行業務所得(執業所得):
通俗來講,就是
①做專業性比較強的勞務所得
②憑借自身技藝所得,
以上兩類就是執行業務所得,又可以叫做“執業所得”。
但大家要注意,執行業務所得不等於薪資,二者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比較如下:
“執業所得”與“薪資”的不同點 |
||
|
薪資 |
執業所得 |
涉及對象 |
有雇傭關系的受雇者 |
無雇傭關系的承攬者 |
分類/類型 |
固定薪資(如長工)、不固定薪資(如鐘點工) 例如:薪金、俸給、工資、津貼、獎金、紅利及各種補助費 |
9A、9B |
代號 |
50 |
|
特點 |
受競業禁止約束、受指揮調度 |
· 必須自負盈虧、自行承擔資金風險、收入與費用劃分明確 |
附上一個執行業務所得與薪資所得的扣繳稅率表:
上面我們說“執業所得”分為“9A與9B”兩種,那麼9A與9B又有什麼區別呢?小編簡單列了個表格進行比較:
9A與9B的區別 |
||
|
9A |
9B |
判斷依據 |
看職業別的專業收入決定 |
看工作內容決定 |
其他 |
根據執業種類,有不同的費用比率,可將收入一部分比率認列為費用 |
18萬的免稅額 |
我們再以一個現實例子更清楚地分辨9A與9B:
小艾是某著名律師,
他兢兢業業的上班所得到的“專業執業所得”屬於9A,
但小艾如果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兼有“寫作出書、受邀演講...”的工作,那這些相關的收入是屬於9B;
2.哪些職業是“執行業務”呢?
根據國稅局定義,執行業務包含以下職業:
①9A(以下職業的專業工作收入,屬於執業所得9A類別)
“程式設計師、語言治療師、地政士、記帳士、著作人、經紀人、代書人、表演人、律師、會計師、建築師、不動產估價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師、牙體技術師(生)、商標代理人、技師、醫師、藥師、助產師(士)、醫事檢驗師(生)、引水人、節目制作人精算師、專利代理人、仲裁人、民間公證人、記帳及報稅代理人業務人、書畫家、版畫家、命理蔔卦、工匠、公共安全檢查人員
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者。
②9B(以下職業的工作收入,屬於執業所得9B類別)
例如:
網紅、Youtuber,一些接案的SOHO族等,
(注意!如果這些職業接到廠商業配合作,在“自己還沒有開公司可以開發票給廠商”的情況下,這些收入屬於——執行業務所得。)
3.執行業務所得如何節稅?
賺的越多交的稅越多,對一些高收入人群來說,動輒幾十乃至幾百萬的收入,小小的稅率增加都會引起巨大的金額流失,
所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出的“節稅小建議”:
① 厘清自己的職業別,學會利用“9B扣除額或費用率標准”來申報
這一點適用於沒有正職工作領非固定薪資的人,
對於這批人,大家得首先注意一個小細節,我們得注意公司給我們申報時選擇的是“薪資(50)還是執業所得(9A、9B)”,
若申報選的是薪資(50),那麼我們這個項目的免稅額一年就只有20萬,而且多的收入可能會並入個人綜合所得稅裏,
很多公司一般為了圖方便就很可能會給這類朋友申報時選擇“薪資所得(50)”,因此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工作類型究竟屬於哪一類,省得白白錯失可以節稅的機會。
下面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小王是一個文字工作者,
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寫稿,他所得的稿費屬於“執業所得9B”,
小王可以利用“執業所得9B扣除免稅額18萬”的優惠政策來進行節稅,
P. S.
小編還要再為大家補充一個“執業所得稅9A、9B”的節稅小技巧:
“盡量拆分成小筆金額進行申報”
因為9A、9B申報時,單次申報金額超過2萬(含)就會被扣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因此我們將大筆金額拆分成較小金額(小於2萬),就可以免扣繳稅額(10%)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11%),
②9A類型的可以通過“提供單據證明成本費用”的方法來節稅
舉個例子,
小王職業的“費用率”是15%,他的某次收入為100萬,
他有兩個選擇:
一種就是——自動根據費用率15%把其中的15萬當作成本,剩下的85萬是應稅收入,
另一種就是——如果小王手中擁有一些單據,可以證明是成本費用的,且可證明的成本費用比費用率的15萬要多,那小王也可以選擇“自行提供單據”來申報,(此種做法較為麻煩,但若你的成本高,這種方法是很值得的)
③成立你個人的公司或工作室
(此方法適合那些個人綜合所得稅級距高的人)
當需要申報的金額過大,或是你產生的成本開始越來越多時,
想要節稅,你可以考慮一下——“成立一個公司或工作室”,
因為一旦成立了公司,
你的收入就可以並入公司所得進行計算,且產生的成本費用可以用來“抵免稅務”,
①成本可以抵營業稅,
②成本費用可以抵年度的營所稅,
除此之外,稅務類型也會從原來的“個人綜合所得稅”變成公司扣除成本後先繳“營業稅和營所稅”,公司盈餘有股利部分回到個人再並入“綜所稅”;
不過小編在這裏還要再說一句,
成立公司之前,大家最好還要先評估下公司成立需要的一些基礎費用(登記[一次性]、記帳費、辦公室租賃),
先比較下“成立公司的支出”與“稅務支出”,之後再做決定。
Comments
D. jhon shikon milon
Is this article helpful to you?
LikeReply